栩栩如生的人物、精細入微的北宋商貿盛景……近日,恩陽古鎮皂角樹街一七旬農民用筆和宣紙重現了北宋《清明上河圖》的盛景。這幅長20多米,寬約6米的《清明上河圖》是74歲老人李剛和自學書法1年來的杰作。鄰居們看完他的作品后,都嘖嘖稱贊。 “我的畫作雖然不能和真跡相比,但它們凝聚了我的心血,只要我眼睛能夠看得清,我還要繼續練習下去。”李剛和說,他一直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做什么都能成功。 為豐富老年生活7旬老人苦練書畫 現年74歲的李剛和是土生土長的恩陽人,小學文化的他干了一輩子農活。1997年,李剛和從恩陽區青木鎮搬家到恩陽古鎮皂角樹街。 12日上午,晚報記者來到了李剛和老人的家中,別看老人年紀大,但依然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說起李剛和老人的自學書畫之路,那是2014年。“記得在前年3月份的時候,我突然萌生出想學書法的念頭,感覺人老了就閑著無事,想給自己找點樂子,培養個興趣愛好。”老人告訴晚報記者,從那時開始,他就買了字帖和毛筆開始練字,曾一天最多寫了500個字。 “我最先是學習字帖和在孫女書上寫字,孫女寫過的作業本沒有用,我就把每張紙翻過來練字,寫了她好幾十個本子喲,墨水干了又繼續在上面寫,一篇紙可以寫幾次。”李剛和說,大概5個月后,他的字寫得稍微好點了,于是又買來宣紙,練習畫畫。 李剛和回憶,他畫的第一幅畫是“觀世音菩薩”。“我第一次沒有畫好,一點也不像,于是又連續畫了好幾次,后面稍微好一點了。”李剛和笑呵呵地說,現在他已經養成了每天寫字、畫畫的習慣。 耗時一個月畫出20米長清明上河圖 這位74歲的古稀老人還描繪了兩幅《清明上河圖》,其中一幅是照著北宋畫家張擇端的畫作所繪的,畫出來后長20多米,寬約6米。 “哇噻,李爺爺,這是您畫的啊,真有毅力!”“沒想到李大爺還
平板車有這個閑情逸致呢,年紀這么大了還能畫出這個,讓我們這些年輕人不得不佩服。”昨日上午,當李剛和將畫在屋子外面展開時,市民都嘖嘖稱贊。 晚報記者走近一看,北宋都城汴梁的汴河兩岸清明時節景象瞬間映在眼前,全圖采用全景式構圖,以自然景觀作為分隔,分為
山東電動平車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李剛和指著圖上的畫說,因為見到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后,覺得十分好看,便下定決心也要照著畫上一幅,這幅畫他足足用了一個月時間。 “我兒子把電腦上的圖打印下來,然后我就按照那上面的畫。”李剛和說,他畫的另外一幅《清明上河圖》長9.5米,寬約6米。因這幅較為復雜,他用了48天的時間。 人老心不老“有信心就會成功” 李剛和告訴晚報記者,因前幾年患過面癱,身體留下了一些后遺癥,但后面練習書畫久了,人就精神了許多,身體狀態也比之前好些。“以前身體還有骨質增生,我開始寫字都要彎著腰寫,拿筆也有些不穩,然而現在就不需要了,都好了。”李剛和笑著說,書畫帶給了他許多快樂,不僅心情舒暢了,也讓他的老年生活更豐富。 如今,李剛和除畫了2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之外,還畫了各種花草、鳥類、人物等。 “我始終相信,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做什么都能成功。很多事別人都能做到,我一樣也可以。我雖然年紀大,但人老心不老呀。”李剛和說,雖然他練習書法才一年多,但是他不會放棄。(本報記者 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