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了《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關于踐行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脫貧奔康的意見》(巴委發〔2016〕1號,以下簡稱1號文件)。日前,市委統籌辦(農工委)負責人就1號文件的起草制定和貫徹落實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今年市委1號文件制定出臺的背景。 答:《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1號)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牢固樹立發展新理念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意見》(川委發〔2016〕1號)分別對做好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作了重要部署,特別要求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扎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制定今年的1號文件,既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工作的要求,也是巴中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實際需要。近年來,全市上下始終堅持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村改革不斷深化,扶貧開發取得重大成果,農民持續穩定增收,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但我市農業農村處于現代農業轉型期、新村建設加快推進期、脫貧攻堅決勝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的現實仍然沒有改變。制定1號文件,就是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努力讓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早日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小康。 問:今年市委1號文件重點涉及哪些內容? 答:今年的1號文件繼續關注“三農”,主題是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西部綠色經濟示范區”和“全國脫貧攻堅先行區”,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目標。文件共有六大部分,第一部分重點是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第二部分重點是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第三部分重點是持續深化巴山新居建設,第四部分重點是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第五部分重點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第六部分重點是強化“三農”工作保障。文件要求,要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目標,以創新發展引領農業轉型升級、以協調發展促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以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開放發展提升農業質量效益、以共享發展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一是用發展新理念決戰全面小康。突出雙輪驅動,精準實施;加快發展山區現代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互動融合;加快實施巴山新居工程,推動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活力;連片改善農業農村條件,夯實農村發展基礎,確保按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二是著重突出脫貧攻堅。這是今年市委1號文件的重點。比如:在堅持雙輪驅動精準實施,集中力量打好脫貧攻堅戰中,統籌規劃連片推進、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整合資源要素等,目標和措施都非常明確具體。 三是內外發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全國、全省一樣,巴中既面臨一個“地板”(農業投入品價格和生產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兩個“天花板”(農業生產正遭受生產成本上升、財政補貼壓力加大)、兩個“緊箍咒”(環境資源雙重約束),還面臨“一多”(貧困人口多)“一老”(農村人口老齡化)“一弱”(農業基礎條件薄弱)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市委1號文件對夯實脫貧攻堅、致富奔康基礎的相關重點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在脫貧攻堅上,堅持連片扶貧和精準脫貧雙輪驅動,并首次提出實行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各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聯系片區制度,確保建設一片、脫貧一片、發展一片。在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上,要求從品種品質、區域布局兩方面著力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在大力實施核桃、茶葉、巴藥“三百”工程的同時,積極拓展農業新型業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農村養老服務、農村文化創意等產業,推動產業聯動、產業融合。在巴山新居建設上,注重“新建、改造、保護”有機結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體現現代功能、鄉村風貌;同時要求將洪水淹沒區、地質災害區、不宜人居的高寒山區“三區”群眾搬遷與巴山新居有機結合,綜合治理,通過“三區”綜合治理推動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
平板車問:今年市委1號文件的重點聚焦脫貧攻堅,有哪些主要目標?將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有效推動? 答:今年脫貧攻堅重點目標是:全面完成“五個一批”脫貧計劃,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239個貧困村銷號、10.8萬貧困人口精準脫貧。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聚力推動。 一是堅持統籌規劃連片推進?茖W編制《巴中市脫貧攻堅規劃(2016-2020年)》,持續推進100個片的連片建設,新啟動實施涵蓋42個鄉鎮478個行政村的13個連片扶貧開發片區建設,市、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聯系片區。鞏固提升66個已建片區建設,著力解決“插花”貧困,力爭到2018年實現連片區域全覆蓋。
山東電動平車;二是聚焦兩大任務精準實施。聚焦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兩大任務,全面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扎實開展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回頭看”,擠干水分實現“零差錯”。認真落實“五個一”+“一”幫扶責任,確保貧困對象全覆蓋、人員全在崗、工作全到位。嚴格執行“第一書記”召回制度,確保因村派人精準。強化“五個一批”精準脫貧措施,確保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精準。建立脫貧摘帽臺賬,強化跟蹤督查、問效、考核;建立科學合理的脫貧目標確定機制、驗收機制和動態監管機制,嚴格退出標準和程序,引入第三方評估,確保脫貧成效精準。 三是整合資源要素聚力攻堅。加大各類資源要素整合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聚焦脫貧攻堅。完善財政投入機制,通過設立基金、財政貼息、財政擔保等途徑撬動市場投入。推進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持續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加強涉農項目整合,充分運用好BOT、PPP等項目融資政策,有效解決涉農重點項目投入不足問題。 問:今年市委1號文件進一步對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今年更注重哪些方面的改革?在具體貫徹落實中有哪些好的建議措施? 答:四川農村改革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巴中農村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12年,市委就先后印發了4個關于統籌城鄉改革的文件,特別是對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通過近兩年的實踐,農村產權確權頒證、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市場主體培育等各項農村改革不斷突破,巴州區、恩陽區先后獲得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一些改革試驗正有力有序推進。 今年全市農村改革的重點,主要在加快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業科技人員創業創新、不斷完善基層治理新機制等幾個方面。 關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進一步完善“八權一股”確權頒證工作的基礎上,我認為重點在于探索土地(林地)“三權分置”,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權化改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的股份權能。還有就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關于農業科技人員創業創新,今年市委一號文件還首次對全市涉農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激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專項改革方案》和《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激勵辦法》,重點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保留人事關系離崗轉化科技成果和領辦創辦扶持科技型企業改革,加強農業科研優秀人才及創新團隊建設,抓好國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探索激勵農業科技人員自主創新創業試點。 關于不斷完善基層治理新機制,推進行政管理機制創新,全面實施擴權強鎮改革,促進職能下移、資源下轉、服務下沉,加強“巴山新居”聚居點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增強鄉鎮涉農機構服務能力。深化村民自治,推行村務公開,強化村規民約,引導農民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升。大力倡導文明新風,不斷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群眾素質和水平。 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中,除開上述三項以外,加快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建設非常重要。要鼓勵各地兼顧集體、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推廣先股后轉、整村流轉、股份合作、產權信托、委托經營、土地銀行等流轉模式,推動已建成的流轉交易平臺實質性運行。 問:如何進一步強化工作保障,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答: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實加強領導,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整合涉農項目和資金,增加“三農”投入,嚴格考核評價,強化考核成果運用,推動“三農”發展。市委統籌辦(農工委)是市委統籌城鄉和“三農”工作的綜合協調部門,將對1號文件目標任務逐項細化分解,強化統籌協調,抓好督查督辦,不斷提升統籌協調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力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本報記者馮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