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市與成都高新區達成4500畝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流轉使用協議,流轉指標費用達13億,成為全省第一個開展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省域流轉改革的市(州),也是國土資源部出臺用好用活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支持扶貧開發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政策后,全國第一個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存量增減掛鉤指標的地區。
成都高新區是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和西部地區首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是四川省首個3000億工業園區、GDP千億園區。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建設發展勢頭強勁,面臨建設用地緊缺和耕地保護的雙重壓力。巴中市經濟總量小,是典型的貧困地區、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全面小康任務艱巨。同時,巴中生態優勢明顯,耕地資源豐富,閑置、粗放利用的農村宅基地占建設用地總量的84%,結合“巴山新居”工程實施增減掛鉤項目,既能解決貧困群眾最現實的“安居”問題,又可以釋放充足的城鎮建設用地
平板車空間。 為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成都高新區主動作為,在國土資源領域與巴中市建立對口合作
山東電動平車關系,優先使用巴中市的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助推巴中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巴中市將節余的增減掛鉤指標流轉到成都高新區,保障其建設用地需求,并承擔建設占用耕地的易地保護責任。通過增減掛鉤指標省域流轉,發揮了雙方資源優勢,搭建了省內經濟發達地區對口幫扶欠發達地區脫貧攻堅的合作平臺,實現了共同發展、互利共贏。 據悉,為充分發揮增減掛鉤項目在脫貧攻堅中的平臺作用,“十三五”期間,巴中市將在全市699個貧困村全部覆蓋實施增減掛鉤項目,騰退的建設用地,將優先滿足農村非農產業發展建設用地。節余指標省域流轉產生的收益,將全部返還項目區,用于“巴山新居”和基礎設施、公共公益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