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水季節,巴河水看上很臟
巴河繞城而過
巴城臨河而建,巴河是巴中人的母親河,但是因多種因素造成污染嚴重,引起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多個部門于近日到巴河河壩現場辦公,劃分了整治任務,確定了責任單位,限期治理巴河污染。
巴河污染從何而來?
巴河的污染有目共睹,但這些污染從何而來呢?巴中市環保局監察執法支隊負責人郭勇告訴記者,通過近幾年調查發現,污染源主要為未流入污水管網的生活污水,基本沒有工業污染源。
目前巴城居民每日生活用水約6萬方,扣除蒸發、澆灌等正常流失部分,每日約產生4.8萬方污水,而巴中污水處理廠每日處理約3至4萬方,因此,巴城每天約有近萬方污水直接排入巴河。這一數據也得到了市水務局供排水科負責人楊月治的證實,目前每天有數千方的生活污水流入了巴河。
郭勇介紹,從調查情況來看,污染源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巴城部分老舊小區,特別是老城一些小區沒有化糞池,“既無化糞池,又無其他處理設施,污水就排到了巴河。”二是有些地方海拔較低,污水不能自流到污水主管網。三是一些小區由于設施落后,尚未實現雨污分流,污水順著雨水管道流入巴河。四是部分污水管道被堵塞,由于年久失修破損,或者在雨季后滲入了泥沙,流通不暢,導致污水外流。
巴河兩岸有6處較大排污口
郭勇介紹,近日有關部門聯合對巴城主城區范圍內巴河及其支流的生活污水直排再次進行了現場調查。經現場調查發現,巴河主河道從大佛寺到南壩污水處理廠的沿河兩岸,共有6處較大排污口。
柳津橋河堤涵洞,該排放口主要匯集了津橋湖—龍湖—回風片區的生活污水。由于該片區整體打造尚在進行中,配套的雨污管網尚未全面建成,污水直排巴河。
檬子河—張家河—后河橋片區,該片區雖有部分污水主管網,但污水因支管網尚未建設,無法收集污水而通過支流排入巴河。此外位于中交王府景項目處,已建成并投運的城市污水主管網出現坍塌堵塞,致使后河橋及中壩片區原進入污水管網的污水排入巴河,目前市水務局平板車已責成中交(巴中)投資公司進行整改修復。
藍灣國際小區外側排放點,在小區外側有兩個排放口,污水量大,主要是由于該小區以及周邊老城住戶的排污管道低于市政污水主管網,未采取措施提升至污水主管網。
江北三號橋下游約50米、麻柳灣大橋下游約100米、江南麻柳灣大橋下游水印瀾庭小區外側有幾個排放口。這些地方均為老的公共市政污水排放口,由于排放口低于新市政污水主管網,致使污水排入巴河。
佛江路山東電動平車污水提升站處排放點,主要匯集了部分道路傍山一側住戶、餐館等排放的污水進入了雨污涵洞,該側沒有建設污水收集支管。
白云臺市銀監局上游側河道排放口,這一片的生活污水未與污水主管網接通而排入巴河。
調查人員還發現,除上述排污口外,巴河江南片區從大佛寺到南壩污水處理廠還有10多處因居民生活污水管道、化糞池破損滲出的污水泄漏點。
整治巴河污染 刻不容緩
巴河污染的現狀如此嚴峻,巴中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高度重視并作出批示,巴中市長馮鍵、副市長張尚華要求巴中市環保局、巴中市城管執法局、巴州區政府等下決心整治。
記者獲悉,近年來巴河污染的治理基本實行“劃江而治”,江南主要由巴州區政府等負責,江北則由市水務局等部門負責。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歷史等原因,排污口主要集中在江南。相關責任單位,對巴河巴城段污水和垃圾治理情況進行了一次拉網式實地排查和專項督辦。
督查組對巴河巴城段南北兩岸所有排污點位和相關情況進行了排查,共梳理出需重點整治的直排點11個,逐一查找分析直排原因,明確具體治理辦法和責任單位、完成時限,并提出了三點督查工作要求。迅速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和倒排工期表,切實按照時間節點抓好落實,并對工作推進情況實行旬報。形成工作合力。重點從污水直排治理、垃圾堆放治理、市民文明習慣養成三個方面入手。
多部門共同治污
有關部門根據去年全市城鄉污水治理工作專題會要求,劃分了整治任務,確定了責任單位,治理巴河污染,明年底完成整治。巴中市委目督辦、巴中市政府目督辦將對此進行考核。
相關部門在年底前完成柳津橋河堤涵洞和津橋湖、龍湖、回風連片管網建設,完成雨污分流。啟動檬子河—張家河—后河橋片區實施片區征拆,完成檬子河河堤建設。
今年10月底前,完成藍灣國際小區外側雨污分流設施建設,整治三號橋—麻柳灣大橋兩岸排污口,在老黨校臨河建設一個污水泵站。佛江路河道和白云臺市銀監局附近,還將完成現有污水泵站的擴建,將該片區污水管網與市政主管網接通。
今年6月底前將回風碧水云天小區污水引入市政管網。7月底前,將春蕾學校外污水引入市政管網,今年底前完成藍灣國際排污管網工程,明年底前完成雍景灣段排污管網工程。
另外,相關部門還將加大巴河沿岸濱河路垃圾清理以及日常巡查力度,加大巴河沿岸傾倒建筑垃圾、棄土的治理力度。
市民:保護巴河人人有責“都說治理要從源頭做起,要改善巴河水環境,首先就要制止污水入河。”不少市民建議政府部門將污染源斷絕。
“巴河治理是階段性的,長效監管則是長期性的。在治理的基礎上還得嚴把監管關,這樣才不會功虧一簣。”市民張女士認為,做好長效監管才是實現巴河長治久清的關鍵環節。在她看來,監管巴河不應單靠政府部門力量,應該發動全民參與,才能做好做實。在加強監管方面,張女士提出的“點子”包括劃社區分片包、成立民間護河隊、廣邀志愿者加入等。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任星旗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