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助
我叫陳光武,今年22歲,不幸患上慢性腎功能衰竭,需要換腎,然而……我該怎么辦?
22 歲應該是什么樣?或許剛剛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或許無憂無慮地和朋友在球場上揮汗如雨,又或許正在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然而,對于巴中小伙陳光武來說,他的22歲,卻充斥著消毒水的味道,被冰冷的血液透析機“綁”得死死的。
4月1日,陳光武來到成都紅牌樓一家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他已不記得這是第幾次透析,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恢復正常”。2015年1月,陳光武查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從此,一個正值青春的男孩,不得不靠透析機來維系生命。
隨著病情加重,透析的次數已從每周兩次增加到每周三次。盡管痛苦,陳光武卻咬牙堅持著,因為他想活下去,“多陪陪爸媽。”
兒子的堅持
每周3次透析 手臂針疤清晰可見
4月1日下午,成都紅牌樓一家醫院血液透析中心的病床上,陳光武挽起袖子,露出微腫的手臂。護士仔細查找了一番,將手中的針頭刺向一處血管。這樣的場景,每周要重復3次。一年下來,陳光武的手臂上已留下不少清晰可見的針疤。
病床邊,一臺透析機正在工作,陳光武體內暗紅的血液通過管子抽出,經過凈化,再通過管子輸回。一次透析,要花整整4個小時。這位年輕小伙盯著病床前,眼神有些空洞。
“剛開始覺得難受,久了就習慣了。”2015年1月,陳光武突然覺得看不清東西,到醫院檢查,被告知患上了慢性腎功能衰竭。對于當時才21歲的陳光武來說,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原本就很內向的他,變得更加寡言。
從今年開始,透析次數從以前的每周兩次,增加到每周三次。從位于東虹路的出租屋到醫院,坐公交要一個半小時。路上往返的3個小時,對于普通人來說單調無聊,但對于陳光武來說,透過車窗看路邊的風景,已是很奢侈的幸福了。
生病之前,陳光武在一家技校學修車,他的愿望是找一個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成都這個城市立足,不再讓家人因為房租到期而不停搬平板車家。然而,通往未來的大門還未來得及為他敞開,就暫時關上了。
母親的付出
每晚睡不著覺 四處籌錢等待腎源
被病魔拖住的,不只陳光武一人。他的母親,44歲的羅新華已經一年多沒睡過一次安穩覺了。因為兒子一感冒就會加重病情,羅新華變得格外小心,擔心他睡覺蓋不好被子,她每天晚上會醒來好幾次。后來,她干脆搬到兒子的房間,“只要他一動,我就會醒,他難受睡不著覺,我就一直醒著。”
看著兒子因不能喝水口渴難忍的表情,羅新華偷偷抹過好幾次眼淚。醫生說,要治好這個病,最好的辦法就是換腎。3月初,羅新華和愛人悄悄去做了配型,遺憾的是,兩人都不符合條件山東電動平車。也就是說,想要換腎,還要等待合適的腎源。
擺在一家人面前的,還有一個更現實的難題——高昂的醫療費用。
每個月光是透析費就近5000元,羅新華夫妻倆的工資幾乎都用在這上面了,還有房租、生活費、住院費,以及換腎所需要的一筆不小的費用。為了讓兒子活下去,夫妻倆只能四處借錢,然而,借來的錢很快就被周而復始的病情無情地吞噬了。
一個多月前,侄兒幫他們在網上發起募捐,有937位好心的陌生人伸出援手,為他們籌集了35000元現金。雖然這筆錢遠遠不夠治療費用,但對于已經走投無路的家庭來說,這不僅是金錢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
“天會亮心會暖”,是陳光武的網名,也代表著他的信念:雖然艱難,但他要堅持下去,等到天亮的那一刻。
華西都市報記者吳冰清實習生衛心葉攝影劉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