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中巴州區“明星”主任受審 曾套取汶川地震重建補助金(圖))
【原標題:從風光無限的“全國調解標兵”到侵吞巨額公款的“蠅貪”——“明星”化“流星”,一閃即逝】
張浩\漫畫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西城街道辦事處草壩街社區居委會原主任汪梅曾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先后榮獲“全國人民調解標兵”“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四川省勞模”“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巴中市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她被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汪大姐”,用她的名字命名的調解工作室是四川省第二個、巴中市第一個以個人姓名命名的人民調解室。可如今,她因先后9次伙同他人虛列開支,套取公款21.6萬元;虛報4戶受災戶,騙取國家救災資金10萬元,站在了法庭的被告人席上。
2015年12月,巴州區檢察院以涉嫌貪污罪依法對汪梅提起公訴。2016年1月6日,巴州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
兼任社區報賬員 為“明星”主任隕落埋下伏筆
1965年出生的汪梅是土生土長的巴州區人。自從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工作在基層,1992年12月,汪梅來到巴中縣西城草壩居委會工作,先后擔任計生專干,居委會副主任、主任。
草壩街社區是巴州區最大的社區,常住人口1.1萬戶2.8萬人,流動人口4000余人。社區矛盾糾紛多、下崗失業人員多、社情較為復雜。面對困難,汪梅毫無怨言,一干就是23年。2014年4月,巴州區政府啟動草壩街特色街區建設工程,汪梅與其他居委會成員一起每天走家串戶,宣傳政策、化解矛盾、配合施工改造,最終將草壩街打造成了巴中的“名片”。
據統計,在草壩街社區工作期間,汪梅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0余件,共解決群體性上訪4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只有初中文化的汪梅憑借自己的踏實肯干和辛勤工作贏得了組織的認可,先后榮獲中央、省、市和區級表彰獎勵20余項。
“我們社區,哪家有什么困難她一清二楚。低保政策的落實、困難補助資金的發放,她總是一碗水端平,不遺漏、不偏袒。”同事如此評價汪梅。
2010年2月,巴中市司法局、巴州區司法局和西城街道辦事處共同為“汪梅調解工作室”授牌。這是四川省第二個、巴中市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調解室。憑借“事情解決不好就摘牌子”的承諾,汪梅在社區居民中獲得了較高的威望。群眾親切地稱呼她為“忙人汪大姐”,她的事跡也先后被四川電視臺、巴中電視臺、《中國婦女報》和《四川農村日報》等宣傳報道。
隨著事業的節節攀升,汪梅也理所當然地成為巴州區的明星居委會主任。
2009年,在巴州區西城辦事處人大辦公室工作的李國建擔任了草壩社區總支書記。經社區決定,擔任居委會主任的汪梅兼任社區報賬員。這看似尋常的工作調整,卻給汪梅的隕落埋下了伏筆。
書記、主任高度“默契” 侵吞公款屢屢得手
2009年上半年,草壩社區對公賬戶取消,所有賬務需由汪梅到西城辦事處會計核算中心報賬,再由西城辦事處核算中心將居委會的款項撥付到汪梅提供的銀行卡上。按照相關制度規定,草壩社區的工作經費收支,應由經辦人填寫相關發票,經社區副主任審核、書記李國建簽審后,再由汪梅負責支錢。汪梅在征得李國建的同意后,將社區經費存到了自己的私人工資卡上。這為汪梅伙同李國建等人虛列開支、套取公款提供了便利。
2011年,汪梅的外孫病重,在北京治療。同年4月,李國建的妻子得了宮頸癌,他決定也將妻子送往北京治療,因擔心自己的幾萬元積蓄不夠,便打電話告知汪梅,讓她從社區賬務里給他拿2萬元,并說:“你父母年紀大了,你外孫生病也花了不少錢,要不你也拿兩萬。你自己想辦法把賬做好就是了。”拒絕的話剛到嘴邊,汪梅就想到了生病的父母、病重的外孫和沒有工作的丈夫。想到巨額的醫療費用和龐大的家庭開支全靠自己幾千元的工資苦苦支撐時,汪梅動搖了。經濟壓力成為壓垮汪梅心理防線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同意了李國建的提議,隨后取了2萬元現金給他送了過去。
汪梅在檢察機關供述:“我分得的錢全部用于個人及家庭日常生活開支,大部分用于我、我父親和外孫生病住院期間的費用。”
思想防線一旦崩潰,貪欲就會奔涌而至。
2011年10月,草壩社區服務大廳裝修完畢,西城街道辦事處會計核算中心將裝修費用轉到了汪梅的卡上。李國建得知后,讓汪梅將裝修的票據整理好后找他。在詳細了解了整個項目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后,李國建對汪梅說:“裝修服務大廳的費用支付完了,社區還結余5萬余元,你去取4萬元,我們一人分2萬元,剩余的錢就存在你的卡上。”隨后,汪梅取出2萬元給了李國建。
在嘗到套取公款私分的甜頭后,汪梅和李國建在工作中形成了高度“默契”:社區工作獲得好的名次,他們要分辛苦費;逢年過節,他們要分過節費。
承辦檢察官介紹,2013年10月,李國建、汪梅以草壩社區在“五創聯動”拉排檢查中獲得全市第一名為由,套取6萬元公款算作他們的辛苦費。2014年9月、2015年春節,李國建、汪梅共套取公款3萬元。
隨著套取公款次數的增加,二人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甚至將目光轉向了國家災后重建補助資金。
2008年“5·12”地震發生后,巴州區米面廠第61幢宿舍樓在地震中受損嚴重,被相關單位鑒定為D級危房。2010年上半年,上級要求上報該幢樓住戶名冊并拆除該樓。按照當時的政策,受災戶每戶有2.5萬元的災后重建補助資金。李國建與汪梅商山東電動平車議,在原上報的受災戶名單中多報4戶。汪梅便提出方案,李國建表示同意。同年6月,社區副書記、社區服務站站長王國林在李國建辦公室看到災后重建資金申報花名冊,發現米面廠第61幢宿舍樓社區多報了4戶,便問李國建怎么回事。李國建說:“是我安排多報的,你不要聲張,這是給社區爭取的經費,處理時少不了你的。”王國林說:“你們決定就成。”于是,李國建便將套取補助資金的具體事宜交給了王國林。
2011年初,王國林找到負責拆除該危房的某公司總經理王強(化名),向他說明了多報4戶套取災后重建補助資金的情況,并請求他配合社區把災后重建補助資金爭取下來,稱這筆錢將用于解決草壩社區的維修經費。“考慮到在拆遷中還需要草壩社區幫我協調關系,我同意了他們的提議,并讓他們提供了4戶人的名單,我公司以這4人的名義對應做了資料進行了上報。”王強后來對辦案人員說。
2011年和2012年春節前,王國林分兩次以領取贊助費的名義從王強公司將套取的10萬元災后重建補助資金領取出來后,與李國建、汪梅進行了私分。其中,汪梅、李國建各分得3.1萬元,王國林分得3.8萬元。
虛列支出做假賬 熟人“幫忙”瞞天過海
一次次輕易得手,汪梅處理起虛假賬目來越來越駕輕就熟。
2015年4月,在得知巴州區財政局將對社區賬務進行檢查的消息后,汪梅對李國建說:“區財政局要下來檢查,我們社區還有不少資金,按要求在社區賬上不能留存太多,先找發票把錢報出來。”隨后,汪、李二人各找了2萬元發票將錢報了出來。
“汪梅、李國建不僅套取公款私分,汪梅還在李國建的授意下,虛列了2筆各2000元的開支,用于沖抵李國建宴請朋友、同學的支出。”承辦檢察官介紹。
公訴機關指控,汪梅、李國建先后9次以“五創聯動”、小區整治、廣告宣傳、辦公設備采購等名義虛列支出,共套取公款21.6萬元進行私分,其中汪梅分得10.5萬元、李國建分得11.1萬元。
面對檢察機關提供的紅華巷整治污水款2500元的領款單,社區居民李萌(化名)說:“這些領款書都是汪梅找我幫忙簽的。以前我在草壩社區上班,汪梅是社區主任,她找我簽字,礙于情面,就幫她簽了。但費用具體是怎么開支的,我不清楚。”
為了躲過會計審核,汪梅虛列的很多開支都找真實存在的人、公司幫忙簽字、蓋章,打了收條、出具了領款單或開了發票。他們和李萌一樣,之所以在領款單上簽字,都是因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與汪梅或多或少的存有聯系,只能“幫忙”了。
2015年6月,巴州區檢察院在對李國建涉嫌貪污罪進行立案偵查時,發現了汪梅的犯罪事實,并于同年8月17日對汪梅立案偵查。8月31日,汪梅被逮捕。
人生一世當作“恒星”
據承辦檢察官介紹:“在查辦李國建涉嫌貪污案時,汪梅積極配合檢察機關偵查,主動到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退清了全部贓款,具有自首情節。”
“我之所以貪污公款,是因為我有貪占之心,還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只有我們分錢的人知道,其他人不知道,不容易暴露。”汪梅在悔過書中寫道:“通過這段時間的反省,我深刻認識到過去的一些行為,都是因為不懂法造成的,也是因為我放松了學習,沒有及時認清錯誤,以至于走到了今天。我深深地為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我愧對組織和家人。”
庭審現場,數十名社區居民趕來旁聽,他們紛紛對汪梅表示惋惜。“汪主任為我們社區的事費了好多心,現在社區環境好了,鄰里和諧了,她卻犯了糊涂,選了這么一條路。”“我家的低保還是汪主任給協調解決的?上Я诉@么一個好大姐,咋就禁不住誘惑呢?”……
站在被告人席上的汪梅,當庭認罪。當談到自己如何一步步辛苦付出贏得組織和群眾的認可時,當回憶起因為工作錯過了到醫院探望病危外孫時,當談及自己身患5種疾病天天在看守所里吃藥時,汪梅數度落淚。她最后陳述時說:“本來50多歲的人正是在家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而我卻在看守所中度過。我的行為給組織、群眾、親友帶來了不好的影響。我已經認識到了錯誤,我愿意接受法律的懲罰。希望法庭看在我上有80多歲常年患病的父母、下有患病外孫,看在我曾經為黨、為人民作出過貢獻的份兒上,對我從輕處罰、寬大處理。我一定認真改造,重新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巴州區檢察院檢察長文利軍說:&ldq平板車uo;汪梅的隕落值得我們深思。我們黨員干部一定要做‘恒星’,要始終在法律和黨紀劃定的軌道內運行,不要偏離自己的軌跡,不然就會變成一閃即逝的‘流星’。”
作者:唐橋 馬立兵 劉德華